满城“志愿红”传递武陵“文明范儿”
2021-09-13 10:28:06          来源:武陵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蔺萍 |          浏览量:3991

今天上午,武陵区300多名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在市城区各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我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在市城区武陵大道和洞庭大道交叉路口,武陵区委书记康少中与区委办、区委党校等单位志愿者一道参加“文明交通我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对横穿马路、闯红灯、斑马线上车辆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宣传文明出行知识。

▲在柳叶大道与皂果路交叉路口,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寻健为过往行人发放反电诈宣传手册,维护交通秩序,对行人不按交通信号指示灯过马路、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

▲在武陵区各主要路段,王先波、姜胜国、汤劲翔、林红华、刘贵平、朱荣华、向艳艳、邓华志、杨模兵、高波等区领导与志愿者一起开展“文明交通我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市民文明出行,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近年来,武陵区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田工为榜样,号召“远学雷锋 近学田工”,以“文明武陵 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坚持志愿服务常态化、多样化、项目化、精准化、保障化,形成人人化身“小红帽”,全城尽是“志愿红”的生动局面。

在武陵区,6万多名志愿者就是一个大家庭。

平时,大家庭的成员都很忙碌。他们是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小老板、学生、公司白领,还可能是快递小哥和外卖送餐员。

闲下来,他们就成了点缀城市的“红马甲”,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化作生活中的暖阳。每一次指引、每一个微笑,都是志愿者传递的武陵“文明范儿”。

不是为了求赞

志愿服务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武陵区政务中心,张佳欣在自助服务系统前引导市民办理业务。

志愿者张佳欣看到市民因为排队耗时较长而焦躁,立即笑脸相迎、安抚情绪;发现有想给小孩喂奶且急需他人帮助的年轻母亲,马上引导这位年轻母亲来到母婴室,给予她和小孩帮助……张佳欣说,志愿者有个共同的特质:爱公益、爱行动、不爱冷漠。爱在朋友圈晒陌生人的笑脸,最重要的是,不为点赞。

在武陵区,志愿服务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有了这个服务站实在是太好了,有什么突发状况,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帮助。”前几天天气不好,市民张莹逛街时担心下雨就从步行城“志愿武陵·爱心驿站”借了雨伞。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像这样提供志愿服务的场所,在武陵区随处可见,志愿者服务站配备饮水机、手机充电设施,准备了爱心雨具、急救药品等。

近年来,武陵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志愿者提供各种服务方便有需要的人,文明之花在大街小巷盛开。

▲骄阳似火的天气下,武陵区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街头引导市民文明通行。

“文明范儿”绘就风景线

志愿服务在这已成为新常态

一个人要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仅靠一两次梳洗打扮,换两件干净衣裳,是远远不够的。一座城市亦然。

一直以来,武陵区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赋予“文明武陵”新的内涵。

为此,武陵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区学田工志愿服务联合会,下设乡街、社区(村)、区直单位、社会团体、高校等学田工爱心志愿服务队,拥有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点、阳光家园、田工爱心屋、学田工道德讲堂、慈善超市、四点半学校等多处阵地,常态化开展“我为德城育新苗”“文明交通我劝导”“志愿武陵·爱心驿站”、社区治理“细胞工程”、微心愿等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推出了“文明天桥行”“我的书屋我的梦”“爱心便当”等志愿服务创新项目,着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把武陵区建设成一个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内涵的精神家园。

同时,武陵区在组建理论宣讲服务、教育服务、文体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法律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社区治理服务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女子民兵志愿服务宣讲队、红色娘子军、蓝天救援队等社会行业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成员的社会化、多样化、专业化水平逐渐提高。

武陵区还积极推评“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湖南好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通过这些榜样的带动,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此外,武陵区每年设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宣传、装备、项目、网站维护、人员经费一应俱全。为全体实名注册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无后顾之忧;聘用专职人员负责全区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志愿武陵网站,与全国数据互联互通,全方位保障志愿服务日常运转;向社会公益组织统一购买志愿服务项目,“我的书屋我的梦”等项目服务惠及全市市民,更进一步推进了志愿服务常态化、全覆盖。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志愿者教老人查看手机地图。

▲永安街道志愿者设置了宣传牌,向市民普及社会科学知识。

“软实力”变“硬动力”

志愿服务开始释放“森林效应”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带来了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价值导向,让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得以提高,是城市走向更高层次文明最深厚的土壤。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志愿者激励着更多武陵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越来越多受到帮助的人成为志愿者,新鲜血液的汩汩流入使志愿服务生生不息、充满后劲。

截止目前,在《志愿武陵网》注册志愿者6.2万名,有志愿服务团队 332个,有志愿服务项目2281个。

武陵区通过志愿服务,将“虚功实做”,把“软实力”变成“硬动力”,树起了武陵向善的道德“风向标”。近年来,武陵区志愿服务联合会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新坡社区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红色娘子军志愿服务队荣获抗击新冠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新坡社区、体育东路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持续释放“森林效应”。

点滴之力就这样聚起来,满城“志愿红”才有了温暖人心的光芒。

▲志愿者帮助老人安全过马路。

▲小志愿者向过路行人发放“文明养犬、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

做城市文明的维护者

投身文明创建的实际行动

用快乐传递快乐

用真诚促进文明

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贡献热情

智慧和力量


来源:综合

监制:向艳艳

出品人:王艺英

一审:何勇  二审:徐靖峰  三审:邱伟

武陵融媒编辑:蔺萍 


责编:蔺萍

来源:武陵区融媒体中心

媒体关注
品武陵
武陵新闻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