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武陵区:“猪老板”转产转型 废猪圈变“致富车间”
2018-11-07 18:56:37          编辑:苟立锋 |          浏览量:6952

常德武陵区:“猪老板”转产转型 废猪圈变“致富车间”

常德武陵区三面环水,沅江、穿紫河穿城而过,柳叶湖点缀其间。从2016年开始,全区1132户规模养殖户为保护生态环境“华丽转身”,不少“猪老板”利用闲置的猪圈办起加工厂和菌类种植场,带领乡亲致富。

张泽云与老伴正在加工凉枕

一大早,芦荻山乡大关庙村73岁的张泽云和老伴正忙着给村里的凉枕厂加工凉枕,已不能下田干重活的老两口,现在坐在家里每个月就能挣1800元。

芦荻山乡村民 张泽云:

现在一个月(收入)1000多,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凉枕厂内景

村民们正在工作

凉枕厂的厂长刘景华曾是村里的养殖大户,退养后,他带着补偿资金在江浙一带考察了一个月,带回了凉枕加工这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原来的猪圈变成了现在的厂房,并打破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将工序化整为零,让村民在自家就可以建起“致富车间”。一年来,凉枕厂吸纳村里和周边村落500人就业,为百姓增收200多万元。

芦荻山乡村民 鲍习敏:

白天在这里上班,晚上在家里串板子,还可以带小孩子,工资一个月两三千,家里也照顾到了。

芦荻山乡菌类养殖场

在芦荻山乡,还有很多“猪老板”在废弃的猪圈办起了菌类种殖场、木器加工厂,与退养前相比,大伙的收入不仅更高了,还让乡亲们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芦荻山乡退养户 刘景华:

通过这一年的摸索,订单确实做不完,以前养猪赚了亏了,是我一个人承担,现在是同村民一起致富。

除了引导养殖户退养转产,武陵区还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清理沟渠、养花种树,规范垃圾清运,让村子变得鸟语花香。

芦荻山乡党委书记 孙家辉:

在环保整改的问题上,我们乡里不搞一刀切,通过环保整改下来的能人,我们通过他们寻找新的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常畅 何勇)

 

责编:苟立锋

媒体关注
品武陵
武陵新闻
我要报料

  下载APP